《银河护卫队3》里的太空狗,实际上死在了太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狗 莱卡 英语 《银河护卫队3》里的太空狗,实际上死在了太空

《银河护卫队3》里的太空狗,实际上死在了太空

2023-07-08 10: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银河护卫队3》里的太空狗,实际上死在了太空 果壳 作者:罗晓峰 2023-05-12 13:24 进入果壳阅读更多内容 订阅

本文承诺不包含剧透

 

请放心观看

 

看完《银河护卫队3》更加确定,整个宇宙不能没有小狗!

 

 

《银河护卫队3》里上过太空的狗狗科斯莫。科斯莫说,苏联人明知我会变成火球还把我发射上去。|《银河护卫队3》剧照

 

在电影里,狗狗科斯莫穿着宇航服,被前苏联送上过太空。它还会说话,和银河护卫队的伙伴们一起击败反派拯救实验动物们。这样一只超级无敌棒的小狗,在开头被说是“坏狗狗”会一直耿耿于怀,等来一句“好狗狗”才心满意足。

 

 

太空狗的扮演者,是金毛和拉布拉多的串串。谁忍心说它是坏狗狗!|《银河护卫队3》工作照

 

科斯莫的原型是一只叫“莱卡”(Laika,Лайка)的莫斯科流浪狗狗,它是第一个上太空的地球生物。漫威创造者赋予科斯莫超能力,让它能继续完成使命,而现实里的莱卡却有一个悲惨的结局……

 

 

第一位“宇航员”莱卡的纪念碑。| James Vaughan / Flickr

 

匆忙上马的“太空狗”

 

1957年11月,正值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美苏冷战不断升级,当年10月苏联发射了一枚“斯普特尼克1号”(Sputink,在俄语中是旅行者的意思)宇宙飞船。赫鲁晓夫责令在11月继续发射“斯普特尼克2号”飞船,并且要搭载一头实验哺乳动物,这里当然有彰显国力并向美国示威的意思。于是,人们开始挑选“预备役”的太空狗。

 

首批太空狗主要的选择对象都是街头流浪犬,为什么要选择流浪狗,至今说法不一,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当时认为流浪犬比家犬有更好的挨饿能力和抗冻能力。雌性流浪狗莱卡,便是名单中的一员。

 

 

斯普特尼克二号的模型和内部解剖图 | 俄罗斯联邦国防部 / Wikimedia Commons

 

当时选取的流浪狗大约有十二条,大部分为杂种犬,可能是当时苏联科学家认为杂交犬会有更多遗传优势。

 

莱卡的真实血统至今未明,大家只记得它性格极其温顺。在NASA的介绍中,莱卡被说成是萨摩耶和㹴的混种,而苏联官方说法是莱卡具有哈士奇或萨摩耶的血统,同时带有小体型㹴犬的基因。

 

 

穿着飞行安全带的莱卡|Wikipedia

 

魔鬼训练

 

上世纪50年代的火箭运载能力极其有限,所以能留给实验动物的空间狭小至极。仓促上马的这枚斯普特尼克2号飞船没有充分优化空间,使得第一波太空狗的搭载空间极其狭窄,到了完全无法挪身的地步。可以想象当时的“太空旅客”将会承受多大痛苦。

 

为了让它们适应环境,每条预备太空犬首先都进行了一次为期二十多天的、逐步减少空间的适应训练,从普通笼子到狭小笼子到最后完全无法动弹。

 

然而这个适应期的测试结果非常不理想,所有测试犬都出现了强烈的精神焦虑、皮肤溃烂、消化不良、便秘、以及表情恐惧等现象,为此苏联科研人员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措施——给测试小狗服用大量泻药和镇静剂,以维持它们基本生理和心理稳定。

 

 

在离心机里进行重力适应训练 | Popular Science / youtube

 

但事与愿违,预备太空犬们依旧无法排便,也完全没有适应这般大小的环境。在一些非正式记录中表示,部分小狗根本没通过这二十多天的考验,就纷纷暴毙。

 

迫于政治任务的压力,研究人员又不得不立马开展第二项测试——把这些小狗关进模拟超重起飞环境的离心机,并在它们四周不断加大噪音,以便减少它们在火箭起飞时的应激反应。同时把正常饮食改成为太空生活量身定制的高热量能量胶,这使得它们本来恶化的身体状况雪上加霜!

 

 

接受训练的莱卡|NASA

 

最后的晚餐

 

所有测试结束后,仅有莱卡和另外两只小体格犬——阿尔比那和穆什卡成为了合格对象,其中莱卡被选中成为第一头太空犬,阿尔比那被当做备选应急犬,穆什卡则被当做地面实验室的参照组。

 

以现在解密的资料来看,当时几乎所有参与的科学家都反对这项有去无回且成功率不高的计划。

 

 

主持实验的科学家说莱卡安静又迷人|spacepage.be

 

俄国人普遍爱狗,大家都对实验犬的命运很同情,而赫鲁晓夫军令如山无法违抗。在火箭升空前的最后三天,几位科研人员轮流带着莱卡到自己家中和自家爱犬玩耍,并共享丰盛晚餐,因为他们知道,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回收火箭,即便在十分顺利的情况下,莱卡也将死于食物耗尽或者飞船使用寿命终结的那一刻……

 

 

为莱卡设计的维生装置,展示于莫斯科太空博物馆 | James Duncan / Flickr

 

三天后,当莱卡被关上火箭舱门的最后一刻,大家纷纷亲吻了它的鼻子,不少科学家还流下了泪水……因为大家都知道,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1957年11月3日的早晨,乘坐着莱卡的斯普特尼克2号火箭,在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一切顺利,火箭不仅搭载着莱卡,更是承载着人类数千年探索宇宙的梦想一跃升天!

 

然而,几天之后噩耗传来:莱卡在起飞四天后由于氧气将要耗尽,而不得不安乐死。世界各地航天爱好者对莱卡的早早离世扼腕叹息。可是,这是一条假消息,在2002年俄罗斯解密的前苏联文档中揭露了真相。莱卡其实在飞船起飞后的5~7小时内,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由于设计和制造仓促,散热装置失灵,换言之,莱卡是被活活热死的!

 

 

香港太空馆的展示图片 | Meikowkmeomi Othumddroa / Wikimedia Commons

 

在起飞前莱卡的心率大约是100次/分钟,起飞过程中飙升至240次/分钟,坚强的莱卡挺过了最初的煎熬,在第三小时心率又回到了起初的100次/分钟。

 

可是再顽强的生命也抵不过人类一意孤行导致的失误,赶工的设计使得飞船上多种设备都无法正常运作,其中就包括莱卡的散热装置。最保守估计当时四周温度也不低于40摄氏度,经过痛苦的大约两小时,莱卡终于“走了”……

 

纪念伟大的合作者

 

莱卡作为地球上第一个登上宇宙的活体生物,环绕地球飞行了四圈,然后斯普特尼克2号飞船连同莱卡的遗体一同环绕地球5个月。在1958年4月14日,绕地飞行2570圈后,它们一并坠入大气层焚毁……

 

莱卡做为第一位上太空的地球生物,为后来人类载人太空活动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莱卡之死也引起了诸多关于实验动物方法的思考和讨论。

 

不管是宇宙探索史,还是人类医学史,对于实验动物来说,都是一张长长的死亡清单。人类科学研究的进步,特别是医学发现,都离不开无数实验动物的牺牲。每一个因此而痛苦、因此而死去的动物,都是伟大的合作者——人类研究者们付出了时间与精力,而它们却付出了一生。

 

 

罗马尼亚邮票上的莱卡 | Wikimedia Commons

 

在莱卡死后,不同国家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位太空探索的先驱——罗马尼亚和蒙古发行了莱卡的邮票,邮票上写着“莱卡,第一位太空旅行者”;NASA把火星一处土壤取样处取名为“莱卡”;在2008年,俄罗斯政府在莫斯科为莱卡建造了一座纪念碑,外形是莱卡骄傲地站在斯普特尼克2号火箭之上,所在地是当年莱卡受训实验的研究所附近。

 

愿莱卡和它所有的实验动物伙伴们都能安息!

 

来源:果壳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京报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京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新京报的立场及观点。新京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回首航天探索66年,我国20人次完成天地往返|中国航天日 时事 川端康成:“在这瞬间,生与死仿佛都停歇了”丨纪念逝世50周年 文化 写一篇讣告,纪念再也看不到春天的他们和它们 文化 “天宫课堂”第二课在轨演示4个实验 时事 新闻8点见丨“天宫课堂”再开课 冰墩墩“下班后”变助教 时事 新闻8点见丨密云水库边的父与子:北京最后一批持证渔民 时事 在忌讳死亡的乡镇,卫生院尝试让临终老人“走”好 时事 电子游戏《反恐精英》如何创造玩家的“享受”体验? 文化 专访赵全胜:“上海公报”发布50周年之际,如何改善中美关系 智库 吃黑芝麻丸能预防脱发?科学流言榜真相了 时事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